一场由“内鬼”引发的芯片危机
芯片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无论是日常使用的手机、计算机,还是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尖端科技,都离不开芯片。“缺芯”“少芯”等“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自主研发是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企业的自主研发高度依赖人才,然而,高薪聘请的技术人员也有可能误入歧途。让我们将时光的指针拨回到2017年,共同揭秘一场由“内鬼”引发的芯片危机。
2017年3月起,就职于某电子科技制造公司的周某违反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与保密协议,擅自把包含公司商业秘密的IP数据包下载至工作电脑,然后通过多次拆卸硬盘的方式将数据转移至其私人电脑,实现“乾坤大挪移”。
接到案件线索,上海市检察院第三分院(下称“三分院”)立即组建专业化办案团队介入案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
认定商业秘密的构成是指控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第一步。涉案技术秘密的功能及应用模式是什么?能否通过逆向拆解芯片的方式被同业人员轻易知悉?
我们主动联系并走访权利人公司,了解到周某所转移的IP数据包是芯片中具有独立功能的成熟电路模块的设计,它有助于将芯片设计化繁为简,缩短芯片制造周期。但若想通过逆向工程获得这一设计,必须对芯片去层,这需要花费巨大成本,即便去层之后也只能获得各层布图,无法掌握秘点信息。
我们进一步引导侦查机关搜集、补强证据,验证了这一说法——涉案技术信息构成商业秘密。
随着审查的深入,我们发现,周某到案时虽尚未使用或披露其所获取的商业秘密,但聊天记录等证据显示,他多次试图交易其所在公司的IP数据包。
但是,在周某仅持有商业秘密的情况下应如何认定犯罪数额呢?这是上海市检察机关从未面临过的难题。
根据司法解释,犯罪所造成的损失数额可以按照商业秘密的合理许可使用费确定,然而对于该笔费用应如何计算,尚未有统一标准。我们经与权利人公司、鉴定机构核实确认,最终,参照该公司同类型技术信息的计费依据确定该案的损失金额为128万余元。
2022年9月,三分院以周某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提起公诉。一个月后,一审法院采纳公诉意见,依法对周某进行了判处。
一纸判决令案件尘埃落定,但这并不是办案的终点。我清晰记得,讯问中周某曾提及,公司的保密措施对他来说形同虚设。于是,我们再次打开案卷,逐一复盘权利人公司在周某实施犯罪的各个环节所采取的保密措施。
如此重要的IP数据包,在周某多次下载、拆卸硬盘并带离公司的过程中,公司竟毫无察觉。对此,我们认为该公司存在对涉密场所及设备的管理不够周严、对职工使用涉密信息的监管不够到位等问题。随后,我们及时向该公司制发检察建议,提出针对性的完善方案。一个月后,公司回函反馈整改落实情况,对商业秘密保护网进行了全方位加固。
芯片是国之重器,企业赖之以赢,民生赖之以好,国家赖之以强。作为知产检察人,我们既要惩治犯罪,也要关注诉源治理,深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扫码看视频
来源:检察日报
21全球观察|巨头“无一幸免”,芯片短缺恐持续至2023年,危机何以至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报道 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比市场此前预期的更为严重。
由于全球疫情反复,近期芯片短缺状况进一步加剧。丰田、大众、福特、通用等多家汽车企业在全球不同地区减少汽车生产,即使是管控供应链能力超强的丰田、苹果等巨头也未能幸免。
对于困扰全球的缺芯问题,市场普遍预计仍将持续较长时间。供应链分析公司Supplyframe预计,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Supplyframe首席营销官理查德·巴内特(Richard Barnett)表示,虽然一些公司采取了策略来缓解这种短缺危机,“但总体而言,这些举措都不足以使人们完全避免正在遭受或将继续遭受的影响。”
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缺芯潮与火爆的市场需求关系密切,同时供应却未能跟上。以中国为例,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分别增加200.6%和201.5%。
芯片危机何以至此?
虽然芯片短缺的问题在各行业普遍存在,但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张翔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新冠疫情初期,汽车销量大幅下降,于是汽车厂商削减了芯片订单。而当汽车需求回暖、汽车厂商需要芯片时,半导体制造商正忙于为其他终端市场生产芯片,已没有生产汽车芯片的多余产能,增加汽车芯片产能需要一定时间。
美国半导体产业调查公司VLSIresearch表示,在预期需求复苏之际未能足够早地下订单,汽车行业负有责任。为满足对更强大娱乐系统和驾驶辅助功能的需求,汽车芯片的使用已然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车企需要更好地管理其供应链。
此外,今年一系列意外事件也加剧了缺芯问题,今年日本芯片大厂瑞萨电子发生火灾,德克萨斯州寒潮均限制了芯片生产。
近期马来西亚等国疫情恶化也加剧了缺芯荒,尽管从历史上看,马来西亚对科技供应链的重要性并不像韩国或日本那样。但近年来,马来西亚正崛起成为芯片测试和封装的一个重要中心,英飞凌、恩智浦半导体和意法半导体等都在该国设立了工厂。
IHS分析师Mark Fulthorpe等人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包装和测试业务特别容易受到病毒的影响,因为它们比芯片制造需要更多的人力。“由于这比晶圆制造过程更加劳动密集型,活动更容易受到公共卫生措施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缺芯问题席卷全球之际,多国政府已经采取行动。美国参议院民主党领袖舒默5月公布了经过修改的两党立法,批准拨款520亿美元,在今后5年内大力促进美国半导体芯片的生产和研究。
但芯片产能不足问题非常复杂,仅靠政府投入资金还远远不够,问题不会很快解决。芯片制造厂的建设和装备需要好几年时间,而且技术上的追赶并不仅是花钱的问题。根据标普全球市场财智(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数据,过去10年里,英特尔每年的研发支出平均是台积电的近六倍,但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方面,英特尔已经远远落后于台积电。
巨头“无一幸免”
在缺芯危机愈演愈烈之际,即使是管理供应链能力超强的丰田等巨头,最终也还是受到影响。
8月19日,全球汽车龙头丰田表示,由于半导体短缺,9月份将在日本减产40%。此次减产将影响到丰田汽车在日本的大部分工厂和一些最畅销车型。该公司位于丰田市总部附近的一家主要工厂将于9月1日至17日停工,这家工厂生产RAV4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和卡罗拉(Corolla)轿车。在其附近生产凯美瑞(Camry)和雷克萨斯(Lexus) ES轿车的Tsutsumi工厂也将在这段时期内停工。丰田表示,德尔塔变种病毒在亚洲引发的新一轮疫情是其9月减产的原因。
同样在8月19日,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表示,由于半导体供应紧张,公司可能需要进一步减产,大众将削减沃尔夫斯堡主要工厂的产量。对大众利润贡献最大的奥迪品牌则会把德国两家工厂夏天休息时间延长一周。
在东南亚多国近期疫情恶化之后,芯片企业已经遭受不小冲击。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在马来西亚的工厂被迫暂停生产。意法半导体也发表声明称,公司在马来西亚麻坡的工厂也持续受到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
8月早些时候,英飞凌首席执行官普洛斯(Reinhard Ploss)表示,正在尽最大努力解决整条供应链上遇到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执行起来十分困难。汽车行业将面临“整个产业链的严重供应限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供需平衡。
而在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全球最大晶圆代工厂台积电也迎来了历史最大幅度涨价。台积电内部决议确定2022年一季度起开始调涨晶圆代工报价,最高端的7纳米以下(7纳米、5纳米)制程将调涨10%,16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将调涨10%—20%。
国内汽车市场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芯片短缺的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6.3万辆和186.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5%和11.9%,环比分别下降4.1%和7.5%。
未来缺芯问题恐“一波接一波”
席卷全球的缺芯问题短期“无解”。供应链分析公司Supplyframe首席营销官巴奈特表示,芯片短缺将持续到2023年,未来将会“一波接一波”冲击市场。
巴奈特认为这主要由三个因素造成:需求不确定性、产品周期和优先顺序。首先,受疫情影响,消费者对芯片依赖型产品的需求激增,正影响整个芯片行业,但芯片需求到底有多大却存在不确定性;其次,产品的周期升降——比如苹果推出新款iPhone时会增加一波芯片需求,也增加了“缺芯”的波浪型冲击;最后,在供应有限的情况下,台积电和英特尔等半导体制造商被迫考虑谁应该先获得芯片,它们自然会优先考虑最赚钱的客户,比如苹果和三星。但巴奈特警告称,切断其他公司的芯片供应可能会让他们永远失去这些客户,从而摧毁未来的业务。
与此类似的是,加拿大皇家银行(RBC)分析师乔·斯帕克(Joe Spak)也认为缺芯会持续很久,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是汽车电动化,电动汽车需要更多的半导体技术。从本质上讲,管理电池电量以及充电曲线都是计算问题,汽车上越来越常见的自动驾驶功能也需要大量的计算,这些都需要靠芯片来实现;其次,汽车芯片缺乏灵活性。汽车芯片往往采用更成熟的技术,汽车行业最重视可靠性,然而芯片公司不喜欢投资成熟技术;最后,消费电子行业不会萎缩,未来该行业将需要更多的芯片,从而进一步挤压汽车芯片的供给。
展望未来,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it在8月发布的报告中表示,预计芯片危机将导致今年全球汽车产量减少630万辆至710万辆。具体来看,半导体供应链中断导致的汽车产量减少预计第一季度为144万辆,第二季度为260万辆,第三季度可能处在180万至210万辆之间,第四季度仍将持续面临干扰。
解决方案方面,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解决“缺芯”问题需要产业链协同,远近结合、多措并举、加强供需对接,推动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问答
华为手机芯片危机解决了吗?
华为芯片断供其实,华为并没有放弃解决这一问题,而是采取了一系列应对芯片供应断供的措施。首先,华为正在积极寻找替代品,寻求在国内和国际市场购买芯片。华为...
多所大学宣称成功研发量子芯片已久,为啥不见用于解决芯片危机?
量子芯片是不可能的,它的稳定性是个大问题,要求实现长时间稳定的条件高,研制成功了,但是只能稳定运行10秒没有作用的,量子芯片的成功在哲学上面是不可能的,...
中兴“芯片”危机暴露通讯行业短板,中国科技企业对美国科技的依赖程度有多大?
美国全面制裁封杀中兴直到2025年,未来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在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出售零部件产品。中兴这次遭遇芯片危机给国内其他科技厂商敲响了警钟。目前...
小米就不能买芯片卖给华为吗?破解芯片危机!有难度吗?
那样的话,小米也会被拉进制裁名单,更何况他们本就是竞争对手那样的话,小米也会被拉进制裁名单,更何况他们本就是竞争对手
短期内如何应对有可能发生的芯片技术封锁以及操作系统危机?
既然有可能发生就必然是发展必需,更新和迭代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有封锁就有开放,有危机就有生机。封锁芯片技术必定会有更开放的智能,操作系统的危机反而是新型...
为什么俄罗斯没有芯片危机?
因为俄罗斯压根没有芯片产业,何来危机?美国之所以要打压中国的芯片产业,是因为我们国家的芯片产业发展的太快,一旦真的发育成熟就会对美国既得的利益产生重...
射频工程师,FPGA有无中年危机?
技术门槛越低,可替代的可能性越大,那么职业危机越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企业当中,肯定是追逐利润的,而工程师随着年限越长,工资要求肯定是越高,当工资要...因为...
如果华为没有芯片危机,会成为国产销量第一么?
文/小伊评科技先说结论:站在一个很客观的立场上来讲,如果没有芯片危机,华为的市场份额有望突破50%,,最终也会稳定地维持在45%左右的份额,也就是占据将近...文/...
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经济警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
[最佳回答]AD
【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灾难。任何国家...
[最佳回答]能源、矿产不足。(2分)(5)①气候温暖,阳光充足——“阳光地带”;(2分)②南部开发了新能源,发展了新兴工业和旅游业。(2分)(1)我国在国际...(2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