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PC的终极必杀?一文读懂英特尔第12代博锐vPro平台
作为个人电脑(包括台式机、笔记本、一体机等),它们既可以承担家庭影音娱乐终端的重任,也能满足商务办公环境下的工作需求。
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普通用户的核心诉求多以性能为主,而商务用户则更重安全,核心诉求的差异让个人电脑逐渐衍生出了专业的消费和商务两大产品线。
而博锐vPro,就是英特尔针对商务用户量身定制的平台技术。日前英特尔正式发布了第12代博锐vPro平台,下面咱们就来全方位解读一下该平台的发展史,以及最新一代vPro有啥不一样吧。
博锐诞生的初衷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商务电脑和家用电脑相比,就是少了一块高性能的独立显卡,以及更沉稳的外观设计。
这种认识并没有错,因为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商务电脑和家用电脑都采用了一样的处理器、主板、内存和硬盘,只能通过显示器和机箱的风格以及预装的系统和软件加以区别。
这种趋于同质化的设计直到2006年才得以扭转。在这一年的9月,英特尔首次推出了名为“vPro”的博锐技术平台,它提供了安全可靠、且极易管理的软硬件一体化信息平台,简化了企业IT管理的流程,降低了企业IT管理的难度,并使管理者能够突破时(实时的)空(远程的)桎梏对企业信息化系统进行高效管理,在计算机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提供维护,最大限度释放了企业的业务能量。
第一代博锐(2006)
硬件要求:Core 2 Duo处理器、英特尔Q965+ICH8系列芯片组、Nineveh 82566DM网络连接
博锐vPro自诞生伊始,就主打“软硬结合”,它除了必须搭配上述硬件以外,还支持主动管理技术(AMT)、可信赖平台模块(TMP)、虚拟化(VT)以及“断路器”杀毒等技术。第一代博锐平台最大的特色,就是IT人员可以实现远程安全登陆和诊断,哪怕电脑处于关机状态或操作系统出现故障也没有问题,从而大幅降低企业运维的时间和空间成本。
第二代博锐(2007)
硬件要求:Core 2 Duo处理器、英特尔Q35+ICH9系列芯片组
第二代博锐不仅对上代平台主打的远程管理、资产管理、虚拟化和安全性四大基础功能进行了升级,还引入了全新的可信赖执行安全技术(TXT),它可通过硬件内核和子系统来控制被访问的计算机资源,诸如病毒、恶意代码、间谍软件和其他安全威胁将不会再对计算机构成影响,配合升级的虚拟化技术还能全面保护虚拟化运算环境中的数据。
第三代博锐(2008)
硬件要求:酷睿2四核或双核处理器、Q45芯片组、82567LM网络连接
第三代博锐将主动管理技术升级到AMT5.0,引入了远程告警、安全访问NAP环境、访问监视器(Access Monitor)、快速求助(Fast Call for Help)和远程计划维护(Remote Scheduled Maintenance)等功能。以上改进堪称专为小型企业的需求定制,哪怕企业没有专职的技术人员,也能与提供协助解决问题的服务商相连接,后者可充分利用博锐技术带来的管理能力以及安全与管理特性,远程解决问题。
第1代博锐(2010)
硬件要求:第1代酷睿i5和i7处理器、Q57芯片组、82577LM/82578DM网络连接
你没有看错,英特尔在2010年发布的博锐技术又是“第1代”,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每一次博锐都会随着酷睿处理器平台的迭代而更名。如今是2022年,博锐也随第12代酷睿处理器的发布演进到了第12代,除了理所应当的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以外,还会新增或改进更多安全和远程管理功能。
2010年的第1代博锐必须搭载Nehalem架构且支持睿频加速的酷睿i5或i7处理器,其主动管理技术升级到了AMT6.0,进一步优化了远端资产盘点、远端电源管理、网络截断技术和网络截断技术等功能。同时,新博锐还支持英特尔防盗技术(Intel AT 2.0)和KVM远程控制,前者可通过锁定对电脑的访问令小偷无计可施,同时一旦找回失窃的电脑还可以轻松重新激活系统;后者可以让经用户密码授权后的技术人员远程查看并控制用户屏幕内容和键盘鼠标,即使用户电脑尚未进入操作系统甚至处于蓝屏状态。
第2代博锐(2011)
硬件要求:第2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全新的第2代博锐平台新增基于主机的配置功能(Host-based configuration)可以完全自动在新电脑上配置博锐功能,大幅降低了学习门槛。当然,AMT和KVM等功能也同步升级,限于版面从这里开始我们主要讲述博锐新增的功能和技术。
第3代博锐(2012)
硬件要求:第3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第3代博锐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易用性,比如使用SCS8.0可在几分钟内激活电脑,增强的KVM功能支持三屏同时显示,英特尔身份保护技术(IPT)可以为电子银行、电子商务、虚拟专用网以及其它安全应用提供硬件级的身份认证保护,而英特尔OS Guard技术也可以帮助抵御特权升级攻击,阻止黑客远程控制他人系统。
第4代博锐(2013)
硬件要求:第4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第4代博锐在虚拟机控制指令集、身份识别保护技术和防盗技术的基础上,降低了恶意软件的攻击机会,确保恶意代码不会危及企业的业务系统,同时还能保护用户身份和交易的安全,进而确保对核心数据的保护。此外,全新的嵌套虚拟化支持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自然、迅捷的体验,且同时支持两种虚拟化应用同时运行,帮助用户安心迎接智能桌面虚拟化。
第5代博锐(2015)
硬件要求:第5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得益于最新的14nm工艺,第五代博锐平台比上一代速度提升了2.5倍,电池的续航时间提升了3倍,因此它主打满足企业以及员工对移动性和工作环境多元化的需求,并带来了PC创新设计、无线显示以及无线扩展坞三大特性。无线显示和无线扩展坞大幅提升了连接的便利性,并淘汰了传统的线缆连接方式。
第6代博锐(2016)
硬件要求:第6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第6代博锐通过一系列举措为未来工作环境带来变革,比如Unite无线会议技术的更新可提升企业在工作场所开会的智能水平和互联程度,增强型音频和视频功能还可大幅提升每次会议的效率。针对中小企业英特尔还推出了通锐技术(SBA),这是一款更加易用的解决方案,可帮助中小企业主轻松、集中地连接和共享信息,还具有聊天和文件共享等协作特性,结合USB端口锁定等功能,可帮助中小企业主控制自己的数据。
第7代博锐(2017)
硬件要求:第7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第7代博锐直指商用市场新需求,助力推动企业演变为数字企业。它通过Unite技术的扩展显示功能,参会者可使用现有的显示器或投影仪随时开会,提升企业在工作会议方面的智能化水平和时间效率。最新的AMT支持远程擦除技术,面对企业批量报废旧电脑或者员工电脑丢失,都可以通过该技术远程擦除数据,大大提升企业信息的安全性。此外,新博锐还加强和了身份验证功能,借助指纹、蓝牙邻近、受保护的 PIN、位置和面部识别等技术,可显著减少用户遭受的身份盗窃攻击。
第8代博锐(2018)
硬件要求:第8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第8代博锐存在两个版本,其一是Kaby Lake Refresh平台的i5-8350U和i7-8650U,其二是Whiskey Lake平台的i5-8365U和i7-8665U等。这一代的博锐主打Wi-Fi6无线技术,还带来了全新的Runtime BIOS Resilience固件保护和Intel Hardware Shield等技术,有助于减少系统的攻击面,它可以锁定系统关键资源来防止恶意代码注入危害操作系统,帮助确保操作系统在合法硬件上运行,并提供硬件到操作系统安全报告,使操作系统实施更全面的安全策略。
第9代博锐(2019)
硬件要求:第9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第9代博锐包括桌面版S系列以及高性能移动版H系列处理器,这一代博锐属于过渡性质,并没有太多的新特性。
第10代博锐(2020)
硬件要求:第10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第10代博锐是历史上发布规模最大的一次,包含酷睿、至强两大产品线,总计多达32款不同型号,面向商务台式机、商务笔记本、桌面工作站、移动工作站等各个领域。新一代博锐平台支持Wi-Fi 6(Gig+),并重点拓展了Hardware Shield,从可选功能变为标准配置。它可以提供内置的硬件增强安全功能,帮助防止网络攻击,现在新增支持高级威胁检测、扩展的操作系统下保护功能,有助于保护系统内存关键资源。此外,新博锐还支持Intel可信供应链,可以帮助PC组件更具可追溯性和真实性。
第11代博锐(2021)
硬件要求:第11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第11代博锐支持最新的Wi-Fi 6E (Gig+)技术,并提供了业界首个基于芯片的 AI 威胁检测解决方案,以帮助阻止勒索软件和加密挖掘攻击。与此同时,英特尔还带来了基于Evo认证的博锐平台,可以为时尚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提供强大动力,使其具备出色的响应能力、基于雷电4的强大连接能力以及即时唤醒功能和真实应用场景下的长续航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酷睿处理器都支持博锐。以最新的第11代酷睿移动处理器为例,暂时只有i5-1140G7、i5-1145G7、i7-1180G7和i7-1185G7拥有博锐平台资格,而我们熟悉的i5-1135G7、i7-1165G7以及i5-11300H、i7-11370H和i7-11375H却并不支持这一技术。
第12代博锐(2022)
硬件要求:第12代酷睿处理器平台套件
和过去一样,第12代酷睿处理器中只有部分型号支持博锐技术,但相关型号却是历代博锐平台之最,这意味着2022年绝大多数PC都有贴上vPro标签的资质。
第12代博锐vPro的特色包括支持Wi-Fi 6E(Gig+),vPro Enterprise工作站支持ECC内存,可以通过基于Thunderbolt 4接口的单数据线扩展坞。
不过,上述特性早前几代vPro都已经实现了。第12代酷睿vPro此次主打一系列全新安全功能,包括专为操作系统虚拟化提供的芯片级安全性能、增强芯片组保护(防范恶意代码注入)、减少操作系统底层的攻击面、针对广泛的安全标准打造的保护性、Chrome芯片级保护等。其中Intel TDT威胁检测技术是为数不多基于硬件的安全保护技术,能够检测勒索软件,同时提升效率和速度。
新增的前沿检测器可以用于异常行为检测,抵御离地攻击(Living Off the Land)和供应链形态攻击。它利用AI为“应用行为白名单”进行标注,发生异常行为时实时向端点安全软件发送相应信号。
在第12代酷睿处理器的帮助下,第12代博锐vPro的性能实现了质的飞跃。根据英特尔的数据显示,在CrossMark测试项目中,移动酷睿P28 i7相比上代提升最多27%,相比锐龙7 PRO 5850U提升最多41%;65W版的桌面版i9相比上代提升最多21%,相比锐龙7 5700G高出最多44%。在实际应用场景的领先幅度也均在20%~50%之间。
距今博锐vPro商用平台已经发展了15年,为了满足各类企业的不同需求,英特尔此次为第12代博锐指定了4套子平台,它们包括:
Intel vPro Enterprise for Windows
定位:全功能的商用平台,面向大型企业、托管企业。包含全面的技术,帮助企业防范安全威胁于未然。
台式机平台可选处理器:125W i9-12900K、i7-12700K、i5-12600K,65W i9-12900、i7-12700、i5-12600/12500,35W的i9-12900T、i7-12700T、i5-12600T/12500T。
笔记本平台可选处理器:H45 i9-12900H、i7-12700H、i5-12600H,P28 i7-1280P/1270P、i5-1250P,U15 i7-1265U、i5-1245U,U9 i7-1260U、i5-1240U。
Intel vPro Essentials
定位:中小企业领域,支持Hardware Shield安全技术,保护基于Windows系统的平台。
台式机平台可选处理器:65W i9-12900、i7-12700、i5-12600/12500,35W的i9-12900T、i7-12700T、i5-12600T/12500T。
笔记本平台可选处理器:H45 i9-12900HK、i7-12700H、i5-12500H,P28 i7-1260P、i5-1240P,U15 i7-1255U、i5-1235U,U9 i7-1250U、i5-1230U。
Intel vPro Enterprise for Chrome
定位:Chromebook移动平台,满足在商用领域所需的高性能、稳定性、安全技术,为用户匹配最合适的设备。
Chromebook可选处理器:P28 i7-1270P、i5-1250P,U15 i7-1265U、i5-1245U,U9 i7-1260U、i5-1240U。
Intel vPro Evo
定位:同时满足Intel vPro、Intel Evo两大设计标准的笔记本,可贴上An Evo Design标识。
总的来说,英特尔博锐平台建立在解决IT难题的悠久传统之上,现在已经发展到可以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并继续提供对IT至关重要的远程可管理性和稳定性。 如果你是企业用户,支持博锐的PC可以带来更稳定可靠且易于远程管理的安全属性,但对于普通消费者则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传统的指纹识别和人脸解锁已经足够确保个人数据的安全了。
科技年轮|原来“核显”也有这么多故事……
在显卡的战争中,所有人的关注点一直都在AMD和NVIDIA之间,虽然这两大显卡巨头技术先进、出货量巨大,但其实他们都不是最大显卡供应商。自从Intel将显卡集成在处理器后,凭借着自己巨大的出货量,瞬间就成为了显卡出货量最大的公司。
核显的进步为超极本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无论macbook 、surface以及其他的便携笔记本,都离不开Intel核芯显卡的性能,今天,就让橙子带领大家来看看核显的发展经历吧。
- 1 -
从无到有:Intel i740到Extreme Graphics
我们首先要聊一下Intel研发的第一款显卡,Auburn — i740 。这也是英特尔的唯一一块独立显卡。
当时的CPU巨头英特尔不满足于自身的现状,眼红ATI、3DFX等公司在显示卡领域所获得的巨大成就,立志也要在显卡领域分得一片天地。在1997年7月,Intel花费4.3亿买下了当时在笔记本2D显示设计和研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Chips And Technologies公司,获得了研发2D显示核芯的能力,在1998年,又通过入股REAL3D公司来换取了与其合作的机会,所以Intel顺势研发出了首款显卡—i740。
i740的核芯频率80MHZ ,采用8M速度为100MHZ的SGRAM显存, 虽然i740的2D速度一般,但3D性能在当时也算处于主流水平,并且Intel原厂i740显卡做工十分精美,并且一度被大家称为首款采用风扇散热的民用级显卡 。鉴于Intel的巨大影响力,很多厂商生产了采用i740芯片的显卡,价格也相对便宜,成为了当时组装电脑的首选,应该是不少星际玩家、仙剑玩家对于电脑硬件最初的记忆。
但是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后来居上的Intel在技术上终究是比不过NVIDIA和ATI等厂商,再也没有推出过独立显卡,i740成了Intel独立显卡的绝唱。
▼
I740(1998)
在i740发布之后,Intel开发了名为Portola-i752的显卡,虽然i752的性能还可以,采用了128Bit核芯架构,核芯频率为100MHz,显存最高支持133MHz频率,但是它的3D性能只能当作是点缀,根本追不上飞速发展的NVIDIA和3DFX的步伐。当意识到了这一点之后,英特尔决定将显示核芯整合在主板810/815 芯片组当中去,并可利用Intel的DVMT(Dynamic Video Memory Technology,动态分配共享显存技术)技术使用1MB的共享内存,由此让i752重获新生,成为Intel首款集成显卡。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要玩游戏,因此普通用户可以省去单独购买显卡的费用,而i810和i815附带集成显卡芯片组的价格相对来说非常便宜。由此开始,Intel主板的销量大增, i752帮助Intel在2000年第三季度就抢占了当时34%的图形市场份额。
▼
Intel Timna(1999)
Timna为英特尔于1999年3月公开的整合型芯片计划名称。这是英特尔首次尝试将CPU核心、S3的Savage 4绘图芯片以及IntelI/O控制芯片(ICH2)整合至同一芯片上。最早这块芯片是针对低价电脑所设计,按照原本的计划,Timna预计可以为代工厂省下约美金三十元的成本。但是如果将芯片全部整合在一起会使晶片面积变大,从而导致产能降低,也会影响到晶圆生产线的生产,因此,如果Timna如期推出,售价会比同时期的Celeron高出二十至三十元美金。最终,Intel宣布Timna项目流产,研发不到两年还没推出就胎死腹中。但是现在看起来,这应该就是今天Intel核芯显卡的雏形了。
▼
Intel Extreme Graphics (2001)
2002年5月,Intel发布了Extreme Graphics的i845G/E芯片组,初代 Extreme Graphics 采用了256bit的核芯架构,在i845G中核心频率为200MHz,在i845GE中核心频率为266MHz,效能还不如2001年底的低端游戏显卡,Extreme Graphics也支持DVMT技术,可从系统中动态调用内存,从最开始的最多调用8MB一直发展到Windows XP中可调用48MB。色彩品质方面,它首次支持 32bit,最高支持分辨率为 2048x1536。虽然这样的性能可以运行一些小型游戏,但是其3D性能在其他厂商的独立显卡面前仍显得不堪一击。
▼
Intel Extreme Graphics 2 (2003)
Intel在2003年对Extreme Graphics进行了改良,退出了第二代产品,并且首先在移动端上推广应用,在为Pentium M设计的i852和i855芯片组中,随后出现在桌面平台的i865G/GV芯片组上,而核芯频率根据OEM的设计,可以在133MHz到266MHz之间运行。
与上一版本相比,游戏性能也有所提升,由于i855GM/GME、i865G/GV芯片组支持双通道内存,变相加倍了显示内存带宽,效能接近NVIDIA的GeForce 2 MX 400显示核芯。
- 2 -
革命性的改良:GMA 900到GMA X4500
▼
GMA 900(2004)
2004年,Intel在Extreme Graphics改良之后发布了全新的Gen3.0架构,并且推出了GMA系列产品。GMA的全称是GraphicsMedia Accelerator,即图形媒体加速器,这一系列直接取代了之前的Extreme Graphics系列产品。
而GMA 900是英特尔最早发布的基于Gen 3.0架构的产品,搭配在910G、915G等系列芯片组中,在硬件参数上有所加强,最高的核芯频率可以达到333MHz。在GMA900的帮助下Intel在2005年第一季度已经占据了图形芯片市场份额的43.1%。
▼
GMA 950: Pentium 4 & Atom (2005)
在2005年,Intel发布了集成了GMA 950显卡的945芯片组,而GMA950在后来也成为了寿命最长的集成显卡型号之一。GMA950可以匹配Pentium 4,Core Duo,Core2 Duo和Atom多种处理器,GMA 950的架构与GMA 900几乎完全相同。但是各项的参数上都有了提升,核芯频率也由333MHz提升至400MHz,而移动版本的频率低至166MHz,来满足移动端的散热需要。
也正是因为GMA 950的遍地开花,使得当年大量廉价品牌机使用了这款产品,还记得那些年在学校机房玩过的极品飞车9吗?虽然英特尔集成显卡的性能一塌糊涂,各种特效也都欠奉,但是那些游戏带给我们Excited的体验却是永远忘不掉的,这才是它的意义。
▼
The GMA 3000 & X3000(2006)
GMA3000是Intel在946GZ芯片组上的显卡型号,采用了全新的Gen4.0架构,作为946G向G965过度的产品,GMA3000被阉割了不少,相比较之下,GMA X3000才真正称得上是一款具有完整意义的Gen 4.0架构新产品。
在GMA 3000之后,2007年Intel又推出了GMA X系列,GMA X3000采用了优秀的可编程单元,使得每个执行单元都可以进行3D渲染和视频处理。在硬件规格上,GMA X3000除了支持Direct X9.0c、OpenGL 1.5、Pixel Shader3.0和Vertex Shader 3.0以外,还是首款支持DX10的Shader Model 4.0规格的整合芯片,并且提供Intel的清晰视频技术以支持视频硬件加速功能。
不过,由于驱动的原因,GMA X3000一直表现平平。直到后来集成了GMA X3500的G35才正式提供了对DX10的支持。至此英特尔的GMA系列集显在性能和功能上已经达到相对完善的程度,也在规格上缩小了与NVIDIA及ATi的差距。
▼
The Last GMA (2008)
在X3000之后,Intel只设计了一个采用Gen4.0架构的系列-IntelGMA 4500系列,由四个型号组成,GMA X4500HD(G45芯片组)、GMA X4500(G41、G43芯片组)、GMA 4500(B43、Q43、Q45芯片组)、GMA 4500MHD(GL40、GS40、GM45等芯片组),其中三个版本为桌面版本,GMA 4500MHD则是为移动端设计。 这个系列中性能最差的的是GMA 4500,核芯频率为533MHz。 GMA X4500和X4500HD的核芯频率均为800MHz,GMA4500MHD频率有400MHz和533MHz两个版本。
X4500HD在HD模式下具有VC-1和AVC的完整硬件加速功能,GMA X4500HD能够完整支持全程硬件解码H.264、VC-1、MPEG-2,并可流畅播放1080p全高清节目;还能带来全高清蓝光体验,适合组建HTPC。而在 3D 图形性能方面,GMA X4500HD支持DirectX 10.0、Shader Model 4.0和OpenGL 2.0。
对于广大玩家来说,G31、G41芯片组和集显应该也是不少人的童年回忆,比如云飞在曾经买不起独显的日子里就用G41平台通关了鬼泣3、生化危机4、COD4等当时的热门游戏。虽然性能不济,但应付个最低特效还是勉强OK的。
而此时,但老对手AMD已经与ATi整合,并将ATi的图形技术应用在其芯片组当中,由于ATi的传统性能优势,使得780g的整合芯片组成为了gma系列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更可况还有来自英伟达8200的压力,可以说Intel这个时候的日子并不好过。
▼
Intel HD Graphics (2010)
Intel在2010年推出了HD Graphics产品线,而GMA家族也自此走出历史舞台。
这是自1999年提出概念的intel Timna之后,intel第一次尝试把显卡放在CPU的基板上面,也位置后核显的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ntel之前的显卡都是集成在主板的北桥上,而从这一代开始,Intel也开始将显卡集成在CPU中,尽管CPU和GPU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因为GPU单元并没有与CPU核芯融在一起,而是单独一个部分被放置在CPU基板上,因此与前代产品性能并没有相差太多。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这一代的Intel集成显卡从主板上搬到了CPU上面,但其本质仍然没有改变——仍然是作为一个独立的DIE放在CPU核心之外的,只不过用胶水粘在了同一块基板上面而已,故其性能其实仍然成不上优秀。不过话虽如此,这一代CPU也终于开启了Intel真正整合化的历史进程。
- 3 -
核显之路:Sandy Bridge到KabyLake
▼
Sandy Bridge(2011)
Intel第二代酷睿i系列基于Sandy Bridge架构,从这一代起GPU单元终于成为了CPU核心的一部分,而不是将两个单独的芯片放在一个封装上,进一步减少了组件之间的延迟。内置的图形核心则升级为HD Graphics 2000/3000,Intel还通过Quick Sync技术扩展了GPU的功能,用于转码加速和更高效的视频解码,速度甚至超过了此前最好的GPU加速方案,而且无需消耗CPU资源。这次性能的提升一改大家“集成显卡就是鸡肋”的观念。也是从这一代开始,核显也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始研发不同的核芯显卡产品。
从下表可以看出,我们的2000元神机当中采用的i5 2500K所采用的是性能相对较高的HD 3000,另一款使用它的桌面级产品是i7 2600K,然而令人想不通的是,Intel并没有在最需要核芯显卡性能的奔腾和赛扬上应用性能较强的HD3000核显,而是采用了最弱的HD Graphic......
巧的是,2011年6月份AMD面向市场的Llano APU也正式发布了。事实证明,AMD也开始正式重视核显的价值,两家终于在CPU核心之外的领域开始较劲。不过与Intel的蜜汁操作相比,AMD似乎更明白核芯显卡的用户到底是哪些人,因此也获得了不小的市场份额。然而虽然概念很成功,但是CPU的性能以及功耗实在是感人,再加上后来APU硅脂填充下的感人温度,所以说最终的市场表现嘛......还是不及预期就是了。
然而,从这一代产品往后,Intel的CPU性能进入了挤牙膏时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接下来的核芯显卡性能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突飞猛进。
▼
Ivy Bridge: The Intel HD 4000 (2012)
英特尔于2012年发布了基于Ivy Bridge架构的22nm处理器,核芯显卡也升级为Gen 7.0架构。类似于Sandy Bridge,Ivy Bridge的核芯显卡仍以三种不同的系列出售:HD,HD 2500和HD 4000。
Intel Quick Sync的性能也显著增加,视频内容的硬件加速也被扩展,HD4000核芯显卡拥有多达16个EU处理单元,高频率版本的性能等于甚至超越了入门级独显Geforce G610M,越来越多的追求便携的用户也开始选择核显机器办公。
▼
Haswell(2013)
2013年Intel发布了基于Haswell架构的22nm处理器,而新的HD Graphics与Ivy Bridge架构类似,可以被视为Ivy Bridge核显的扩展,这次就连HD Graphics支持清晰视频技术以及Quick Sync Video技术了,作站平台主流型号至强E3均使用P4600、P4700专业级核芯显卡,而P4600的专业计算能力已经甚至超越了NVIDIA入门级专业卡K600,但是因为驱动的原因,还是比较的鸡肋。从此开始,超极本的性能大幅度提升,也越来越被用户喜欢,而且Haswell框架下的Iris Pro 5200 的性能已经直逼Nvidia的GT650M了。
于是苹果在这一代MacBook Pro 15当中引入了Iris Pro 5200作为入门型号的标配,由于Iris Pro带有128M的eDRAM作为显存,因此其性能还是相当可圈可点的,但还是由于Intel哔了狗的驱动,Iris 系列有那么点有劲没处使的感觉,虽然跑分还不错,但是实际游戏性能呢,还是一塌糊涂。即使是NVIDIA同时代的GT730,在实际游戏当中也比这家伙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
Broadwell(2014)
随着Broadwell架构的14nm处理器发布,这一代核芯显卡的制造工艺也提升到了14nm。 Broadwell架构核芯显卡增加各种GPU缓存的容量、提升Hi-Z/曲面细分性能、提升像素填充率、硬件原生支持2xMSAA多重采样抗锯齿。Broadwell将会使用VP8开源解码器实现VP8视频格式的全程硬件解码。这些架构上的新变化,与扩充了的EU运算规模,而更多的提升则是交给了下代的Skylake了。
▼
Skylake(2015)
Intel在2015年发布了全新的Skylake的处理器。Intel也将核芯显卡改名为HD Graphics 500系列。低端HD Graphics和HD Graphics 510型号使用带12EU的GT1单元。 HD Graphics 515,520,530和P530使用具有24 EU的GT2芯片。从Skylake开始,英特尔进一步划分了Iris和Iris Pro系列产品。核显已经可以撑起一些高强度的工作了,高端的Iris Pro 580性能已经接近了当年的HD7770的水平,可以用来玩一定的游戏。而Intel推出的骷髅峡谷NUC主机也是凭借lris显卡的极限性能,成为了mini主机中的标杆之作。
▼
KabyLake (2017)
随着Intel Kaby Lake处理器的发布,Intel又推出了新的核芯显卡:Intel HD Graphics 630。对于性能来说,与上一代的提升并不大,但是改进了用于解码和编码的固定功能硬件,以支持改进的4K播放和流式传输,但是整体的性能的提升已经没有前几代那么巨大,核显性能也是逐步走入到了挤牙膏的道路上了。然而事实上,除了上面的那点改进,其他的部分,HD 630基本就是HD 530的翻版,看来CPU部分开始被AMD紧逼之后,终于轮到核显挤牙膏了啊。
Intel的核芯显卡发展到现在阶段,真的已经不再是低性能的代表了,核显基于制作工艺的进步已经有了巨大的提升,虽然没有高端独立显卡那么强劲的性能,但是对于许多日常的使用、办公来说,核显的性能已经满足了许多人的使用,超极本也随着高性能的核显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然而你要是对着它说“Can it run Crysis?”那估计你还是得省省,一方面是Intel糟糕的驱动,另一方面要归功于其功耗的限制,这些原因都使得Intel的核显实际游戏性能仅仅是差强人意,虽然不算非常糟糕,但也绝对不要抱有希望,相信我,即使是Iris,也会让你失望的......
这里多说一句,要真想买能玩游戏的“核芯显卡”,那您还是等等Zen架构的APU吧。
好了,以上就是Intel核芯显卡的前世今生,不知道大家对于核芯显卡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和橙子分享一下你们的看法吧~
▼
戳图片传送至往期精彩
喜欢我们的推送别忘了点一个顶
向亲朋好友推荐一下我们的文章
或者赞赏一下
我们下期再见啦!
相关问答
IntelQ45芯片主板怎么样?
INTELQ字开头的芯片组都是为品牌厂商开发的,它的特点是有一些指标很高,但不适合升组,如这一款Q45芯片。它是INTEL为品牌厂商开发的一款过度产品,它的特点是...
Q45芯片组主板最大支持多少内存?能用1600的?
最大内存容量:支持16GB(DDR2)/8GB(DDR3)内存传输频率:DDR2800/DDR31066最大内存容量:支持16GB(DDR2)/8GB(DDR3)内存传输频率:DDR2...
请教:联想主板芯片组Q45/Q43如何完全使用显?
属于很老的芯片的主板了。差不多十年前的了。具体上什么型号的独立显卡,要看cpu的性能预算想玩什么游戏。提供这些数据才能给出最合适的独立显卡的型号。一...
Q45主板能超频吗?
淡定淡定这个芯片组是商用设计的,是不可以超频的.小超我想应该可以,但超频还要看个人技术和CPU的体质的.凡事无绝对想玩超频就别买Q45淡定淡定这个...
联想台式,Q45板ICH10do芯片,奔腾E6600内存2G1333,升级有哪些建议?
鉴于平台比较老,又只是办公,最低的价格发挥最大的性能建议上硬改好的志强E5处理器可直接上775主板价格比Q系列的便宜且性能还强,固态硬盘,搞条2G1333内存组双...
Q45和G41主板有什么区别?Q45主板能不能装上至强E3110?
主板芯片P41和G41是从965系列之后,Intel采用新的命名规则.把芯片组功能的字母从后缀改为前缀。例如P965和Q965等等。并且针对不同的用户群进行了细分!P是面...
intelp45和q45哪个好?
最好的主板是X58,配合I71366针脚的CPUP45是主流INTEL目前的主流芯片组,价格从500~1000+都有,看品牌,做工和用料了。Q45是什么?最好的主板是X58,配合I71366针...
联想q45主板和g41主板哪个更好-ZOL问答
G41主板更好些,主要在于支持更高的内存频率:G41最高可以支持DDR31333MHz的内存,而Q45最高只能支持到DDR31066MHz的内存。这两者的参数如下:联想...
戴尔台式机780采用的是什么主板-ZOL问答
戴尔台式电脑780好像采用的是intel公司Q45芯片组主板。有用(0)回复tanwei023271台式和笔记本不一样的有用(0)回复wuzhifengg散热,除尘,更换散热膏,不行....
主板芯片组Q67和H67不同-ZOL问答
主板的型号一般根据芯片组(尤其是北桥)的型号来命名,只有熟悉了芯片组型号,才能更加方便快捷的区分主板型号和规格参数。现在的大多数CPU集成了北桥功能(例如酷...